在美劇里,「特工」偏愛的座駕,無非就是凱雷德、Suburban和領航員。而如果你想在國內買到同款,在正規渠道下似乎只剩下「林肯領航員」這個唯一的選擇。我一直很好奇,為什么像是凱雷德、Suburban和領航員,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散發出來的氣場呢?在試駕完領航員后,我找出了領航員營造氣場的三個方面:設計、配置以及動力。
不止一味的「大」
說到美系特工座駕,一定要「大」,凱雷德、Suburban和領航員都屬于全尺寸SUV。領航員的長度達到5.355米、高度2.073米、高度1.937米,軸距3.112米。如此大的尺寸規格,就已經為「氣場」奠定了基礎。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尺寸還不夠彰顯你的氣質,領航員還有個長軸版...5.657米的車長簡直就是一個輕貨的尺寸。
但是領航員的「氣場」,也不僅僅通過「大」來展現。用量占比恰到好處的鍍鉻材質也起到點睛之筆。中網點綴了“林肯”Logo的元素,而且異常飽滿且方正的前臉也有種昂首挺胸的既視感。
側面短前懸+長后懸的組合,在視覺上也完全為「氣場」服務。筆直的車頂線條和腰線巧妙的避開了設計「靈動」的概念,搭配后排隱私玻璃,讓你根本想象不到搖下車窗后里面坐的是誰。除此之外,現在最流行的貫穿式尾燈,鼻祖是誰?是林肯。領航員的尾燈也同樣避開了「精致」,寬幅的尾燈搭配鍍鉻,放在其它車型上我會覺得丑,但是在領航員上我覺得剛剛好。
配置/用料厚道 卻有小心思
內飾雖然同樣無時無刻不體現「大」,大尺寸方向盤、大尺寸扶手箱、大面積木紋飾板以及...大尺寸中控邊框。美系品牌一直在用料上毫不吝嗇,大面積的真皮屬于保留項目,但是木紋飾板我研究半天,結論是:塑料材質。
值得一提的是,真皮材質的座椅,功能配置直接拉滿。全系配備前排座椅的加熱./通風/按摩,而且支持30向調節,也能保證無論車主是什么體型都能找到最優的乘坐姿勢,就連左右腿的支撐都能單獨調整,更別說腰部以及臀部的收緊了。
領航員全系的座椅布局都是2+2+3,后排兩個寬大的獨立座椅+超寬的中央扶手箱,有一個瞬間我愣是把它看成會客廳了。全尺寸SUV的第三排在尺寸的先天優勢下,坐3個成年人也是沒問題的。
不同品牌有自家鐘愛的音響系統,像是奔馳的柏林之聲、奧迪的丹拿、寶馬的哈曼卡頓和寶華韋健。林肯則鐘愛銳威。在20個喇叭的揚聲器下,總功率超過1200w。這套銳威Utima音響系統,搭配QLS的20聲道的環繞立體聲科技,并且具備主動降噪系統,據說買一套Utima級別的家庭影院得15萬。
即能從容不驚 又可兔起鶻落
作為一輛「特工車」,跑得快是必須的。3.5T雙渦輪增壓V6發動機,在目前來看屬于大排量,但是和之前動輒6點幾的排量相比,也算是「節能減排」了。
最大功率388Ps和峰值扭矩680N·m,參數上符合3496mL排量該有的水平,但是想要拖動將近3噸車重的領航員,只能說夠用。所匹配的10AT變速器,算是比較聰明的。在溫柔駕駛時,多缸+大排量的特性,轉速會保持在較低的區間,但只要油門深踩一點,它就會比較迅速地進行降擋,來保證動力輸出的最佳轉速區間。這里說個領航員車主不會關心的問題,就是林肯這臺3.5T V6發動機加92#汽油就可以。
領航員采用的是非承載式車身,越野迷肯定聽過「無非承載 不硬派」這句話,但是我相信99.99%的領航員車主,根本不考慮它的越野能力。不過正因為底盤和車身不是一體的,也讓它擁有超高的坐姿,在路上幾乎可以和公交車司機“平起平坐”。
雖然林肯領航員的銷量不敵同級別的X7和GLS,但是德系全尺寸和美系全尺寸,在我看不是一個級別的,在精致化的主流趨勢下,就算是X7和GLS都在整體調性上偏向「精簡」,也在線條上體現了靈動性,盡量弱化「魁梧的車身」所帶來的“蠢”。但是領航員偏偏反其道而行,除了標軸版以外,更有長軸版。美系品牌該有的氣質拿捏得死死的,而且全尺寸SUV該有的「氣場」比德系全尺寸SUV足太多了!你們覺得呢?